“赤子之心”一词出自《孟子·离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早期“尺”和“赤”通用,在古人眼里,幼儿不过尺把高,故称尺子,也即赤子,赤子之心即尺子之心。与幼儿的尺子相对应,成人则称为丈夫。孟子说:大人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的一片真心,像小孩子那样纯朴、真诚、热烈。这里所谓的“大人”,可以指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因为道德上的成就离不开原始纯洁的赤子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一个政党要想永久执政,就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常怀“赤子之心”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常怀“赤子之心”是我们党践行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基础;常怀“赤子之心”是我们党保持奋斗精神,领导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赤子之心”可以说就是“初心”。“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初心”就是坚持最初的那份理想和信念。不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得起历史和时代的考验,就是因为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始终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毛泽东同志当年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地”,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种子”要发芽、吐穗、结实,一刻也脱离不了“土地”。我们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究其原因,在于丧失了“初心”,脱离了土壤。他们忘记了当初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的豪言壮语,忘记了刚步入工作岗位时作出的庄严承诺,忘记了当初立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贞誓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理想信念这份“初心”,他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赤子之心”可以说就是“善心”。《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初的意思就是人的婴幼期,人生命的开端。善的字面意思是指品质好,心地善良。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的源端才会有善的行动。善是指人性的光辉点,人心的美好。善良是生命里最原始的部分,人总是带着厚道、关怀体贴的善心来到世上。如何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从善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赤子之心”可以说就是“真心”。赤子的笑最天真,赤子的心最真诚,赤子的世界最纯真,这无一不在强调一个“真”字。老子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意思是说你看那众人熙熙攘攘,好像赶赴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台眺望。只有我淡泊而无动于衷,就像那不知笑的婴儿一样。老子的本意是宣扬返璞归真,淡泊宁静。我们的党员干部,不管身居何位、身处何处,不管是在待人接物还是在为人处世上,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中全心全意强调的就是那份“真心”。
一个党员干部不能忘本,沧海横流,精益求精,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个政党不能忘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个国家不能忘本,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坎坷路以及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先贤的遗训、先烈的遗志、先辈的遗愿。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方面要求”,正是基于我们党对人民始终怀有的那颗赤子之心。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我们党就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把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只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共356884.com 明光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10002527号
地址:安徽省明光市政务中心大楼12楼 电话:0550-8022722 投稿邮箱:ahmgjw@163.com
皖公网安备 34118202000159号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访问统计: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