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运火车票发售,我们去火车站窗口看看售票和退票情况,看能不能为不大懂网络订票的农民朋友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12月18日中午,第一次与这位高大消瘦的皖北汉子见面时,他刚从阜阳火车站扛着设备风尘仆仆回来。
他叫高思杰,安徽省阜阳市广播电视台外宣科主任记者。从1997年进入新闻行业,他用18年将一位新闻人的博大情怀,以及对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的爱意,践行为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难以想象的工作狂
每年发稿量近600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条,同事为之叹服;69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
高思杰1973年出生于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1997年7月28日,我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高思杰记忆犹新,“对于新闻来说,当时的我是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就算是一篇简单的消息都要写上特别长时间。”
2004年除夕夜,高思杰顶着大雪连续采访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结束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之深,他用雨伞紧紧护住摄像机走了数公里路,进家门时的第一个动作,是用冻僵的双手给家人递去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18年记者生涯,高思杰已经连续17个大年夜值守。
2006年5月,承担采访任务的高思杰头天晚上右腿血管突然破裂,为不影响采访,他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如期出现。数天后,无法忍受剧烈疼痛,他只好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手术。医生要求休息3个月,他却只休息了28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采访。
在高思杰双腿上,一共留有10个这样的手术刀口——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医生说,假如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34岁。
在同事和同行眼中,高思杰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追逐新闻的奔跑者
“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这是高思杰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如同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高思杰奔忙的热情;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上、往哪里冲!在18年的记者生涯中,高思杰为公园里的东北虎鸣不平,为农民兄弟低价的大白菜吆喝,为父老乡亲的丰收歌唱……如他所言,选择了新闻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奔跑。
2003年,阜阳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不顾朋友、同事劝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走进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病房。
“采访中,由于他个子高,必须使劲把头往后仰才能穿上防护服,可穿上之后,又行动不便,影响拍摄。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脸上全是汗,一趴在寻像器上,寻像器就起雾。”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韪回忆道,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
“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那段时间每夜把体温计放在枕头底下量四五回,眼睛一闭上有时还会做噩梦,可是第二天一早,还是会拎起摄像机,直奔医院。”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40多天,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从疫情发生到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
心系百姓的记录者
谈起最近正在专心制作的一篇关于“农业田管”的稿子,高思杰眉飞色舞:“阜阳是农业大市,冬小麦进入关键的越冬期,这直接关系着父老乡亲来年的收成和生活,我们得深入田间地头,到老乡的土地上去看看。”
央视主持人张越曾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的可拍?我觉得主要是对所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他很在乎,他有兴趣,他关心他们,老百姓的苦乐问题他都放在心里,他就有话可说。”
“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高思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2003年7月,淮河暴发特大洪水。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当疲惫的人们纷纷睡去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他发现一个小女孩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
“心里瞬时就不是滋味,我当时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坚守在灾区的17个日日夜夜中,他每天用镜头不辞辛苦地记录着。
《科学种田让0.48%等于1%》《抗击非典一线的特殊生日》《轮子上的旋律——走进阜阳火车站春运》……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装着对群众苦与乐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怀有对家乡百姓关切深情的眷恋。
短评
书写大爱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心中不能没有爱。
高思杰的心中充满爱,而且是大爱。
因为爱,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深深眷念的那片土地。十八年如一日,他轻伤不下火线,舍生忘死,有了“拼命三郎”的外号;扎根基层,常年裤脚裹满泥土,寻找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成了经年不变的信念与坚持;心系人民,把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时刻记挂在心底,及时深情地书写。
因为爱,他让生命在大爱之中得以延续。痛失爱女,他将女儿的肝脏、肾脏、眼角膜捐出,挽救他人重获新生、重见光明;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以自己特殊的方式,陪着女儿一直走下去;舍小家顾大家,把对家人的爱,深深埋在心底,擦干泪水,继续前行。
他执着,他坚守,有担当,有责任。这力量来自哪里?
因为爱。爱的力量不可阻,无尽头。(朱思雄 叶 琦)
中共356884.com 明光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10002527号
地址:安徽省明光市政务中心大楼12楼 电话:0550-8022722 投稿邮箱:ahmgjw@163.com
皖公网安备 34118202000159号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访问统计: 位